本帖最后由 风凉 于 2019-2-18 19:11 编辑
转载一点资料:P
18墨越老越好吗?为什么呢?新墨与古墨之别
主要是制墨时为了凝固煤烟所需要的胶量比书写时需要的胶量多,
新墨会感到滞笔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 胶原蛋白是一种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蛋白质。 胶在水中从高分子向低分子转化。这叫加水分解。 同时,胶的特性是在气温18℃以下会凝固成果冻状,这叫「凝胶化」。 在冬季制墨,是为了抑制胶的腐败,利用凝胶化。 新墨体内有20%左右的水分,由于水分会导致胶的加水分解。温度在18℃以下就会发生胶凝,排出体内的水分,达到20℃以上的话,胶凝化就 会停止,从外部吸收水分。 每年反复这个过程,逐渐排出内部的水分。 新墨的头3~5年,由于是加水分解的胶粘度降低得最快的时候。 过了这段时间,就越来越接近书写时需要的胶量了。 随着墨龄的增长,加水分解进一步加剧,胶力下降,分散煤烟的力量也减弱了,笔迹会残留下来,形成有透明感的渗水。 当然,运笔也会更轻巧,浓墨也更流畅。换句话说,所谓墨的老化,就是自然界的蛋白质(胶)分解的过程。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,墨在湿气较重的地方保管的话,寿命就会变得极短,有时甚至会繁殖腐败菌,数日后便会分解。 相同条件下生产的墨,在以后的保存环境中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所以说不一定所有旧墨都是好的。 磨墨后,擦拭磨口,保管在湿气少的地方是很重要的。 保管良好的墨寿命为100到200年。 当然,制墨也很关键,必须是精心制作的墨。
19老墨是指制造了多少年的墨?
很难回答的问题。从制墨的角度而言新墨的周期大概3~5年,
此后墨的胶量会逐渐接近书写时需要的胶量,墨的水分也逐渐稳定。 墨的寿命取决于墨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保存。 在湿度100%,气温30℃的环境里墨的寿命不到1个月。 保存在温度、湿度较低的地方(仓库等)有数百年的寿命。 同日里制造的百锭同质墨,在未经使用的10年后,会有受到环境影响完全变成废墨, 或亮丽如新等百种不同的可能。 现在日本保存的明代和清代的古墨中,依然还有完好没有败胶的墨。 这是作为大名(领主)矜夸的装饰品,在不见水的最高保存环境中传下来的。 依在下愚见,放入桐盒保存在湿度低的桌子抽屉等地方10~15年的墨就可以说是老墨了。 从制墨者的角度考虑所谓的老墨,看重的现在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历史、古董的价值。 |